首页> 中文期刊>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大鼠切除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的实验研究

大鼠切除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雌性大鼠在生长期、成年期及切除卵巢后早、中、晚期的骨骼变化,探讨骨质疏松模型形成的最佳条件及评价方法.方法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去卵巢(OVX)后1,2,3月和相应的假手术组(SHAM).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处死后取胫骨近端进行骨组织计量学测量,即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果正常组BMC和Tb.Th随月龄持续增加,BMD和Tb.Ar%、Tb.N在成年期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OVX组下降显著,BMD和Tb.Ar%在手术1月后差异有显著性,Tb.N在术后2月差异有显著性;正常组Tb.Sp在生长期逐渐下降,成年后增加,OVX组术后增加显著,术后2月差异有显著性.BMD和Tb.Ar%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正常雌性大鼠在成年期6月龄达到峰值骨量,为建造骨质疏松模型的最佳时间,去卵巢后短时间(1月)模型即成功.骨组织计量学与BMD均为评价骨骼状况的较好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