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胶州湾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底栖生境健康状况

胶州湾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底栖生境健康状况

         

摘要

【目的】运用不同生物指数分析胶州湾口海域底栖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以期为胶州湾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及后续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2019年各年9月在青岛胶州湾口薛家岛海域设置12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特征,并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海洋生物指数AMBI和多变量海洋生物指数M-AMBI评价该海域底栖生境健康状况的时空变化。【结果】2016―2019年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84种,其中多毛类(39种)、甲壳类(23种)和软体动物(15种)是该海域的主要组成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0 m^(-2)和7.22 g/m^(2)。多毛类寡鳃齿吻沙蚕(Micronephthysoligobranchia)、拟特须虫(Paralacydoniaparadoxa)、软背鳞虫(Lepidonotushelotypus),节肢动物绒毛细足蟹(Raphidopusciliatus)、隆线强蟹(Eucratecrenata)和头索动物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japonicum)为该海域的优势种。底栖生境健康状况评价结果显示,除2016年胶州湾口底栖生境受轻度干扰外,其余年份底栖生境质量介于一般至优良之间。【结论】2016―2019年胶州湾口海域生境质量有所好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