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硇洲岛岩礁带大型海藻固碳潜能

硇洲岛岩礁带大型海藻固碳潜能

         

摘要

[目的]研究大型海藻固碳及氮磷吸收潜能.[方法]分析硇洲岛岩礁带19种生物量大于50 g·m-2自然生长的大型海藻固碳量、生产力和TOC,对比分析岩礁带和距岩礁带4 km处海域海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结果]褐藻门有3种,生物量、固碳量和生产力最大,分别为20498 g·m-2,550762 g·a-1,2466 g·m-2·a-1;其次是红藻门有11种,生物量、固碳量和生产力分别为17547 g·m-2,138194 g·a-1,1872 g·m-2·a-1;绿藻门有5种,生物量、固碳量和生产力分别为3064 g·m-2,4827 g·a-1,158 g·m-2·a-1.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博贺兰岛礁区域海藻生物量、固碳量和生产力均为最大.19种海藻中12种海藻TOC超过30%,分别为衫叶蕨藻Caulerpa taxifolia(M.Vahl)C.Agardh、囊状法囊藻Valonia utricularis(Roth)C.Ag.[Conterva utricularis]、网球藻Dictyosphaeria cavernosa(Forssk.)Boerg、珊瑚藻Corallina sp.、拟鸡毛菜Pterocladiella capillacea(Gmelin)Santelices et Hommersand、紫杉状海门冬Asparagopsis taxiformis(Delile)、茎刺藻Caulacanthus ustulatus(Mertens)Kütz、新角石藻Neogoniolithon sp.、叉节藻Amphiroa sp.、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Turn.)var.chinensis C.Ag.、囊藻Colpomenia sinuosa(Mert.ex Roth)、羊栖菜Hizikia fusiforme(Harv.)Setch.岩礁带海水中的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分别在0.17~0.20 mg·L-1和0.007~0.018 mg·L-1之间,距岩礁带断面4 km左右海域的4个相应站位IN和IP含量分别在0.18~0.22 mg·L-1和0.016~0.022 mg·L-1间,均略高于岩礁区相应站位.大型海藻的生物量与岩礁带无机氮和无机磷间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48和-0.155.[结论]19种大型海藻在硇洲岛岩礁带海区生态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固碳能力强,对氮磷具有吸收作用.

著录项

  •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78-84|共7页
  •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环境植物学;
  • 关键词

    硇洲岛岩礁带; 海藻场; 大型海藻; 固碳; 氮磷吸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