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2004年我国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苗期鉴定及毒性分析

2003-2004年我国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苗期鉴定及毒性分析

         

摘要

为明确小麦叶锈菌的毒性基因谱,对2003-2004采自我国的117株小麦叶锈菌菌株进行了致病性鉴定及毒性基因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4年,117株小麦叶锈菌被划分为104个致病类型,其中优势类型为PHSS、PHTT和FHSS,其出现频率分别为4.27%、3.42%和2.56%.毒性基因V2a、V9、V24、V3a、V19、V38、V39、V40、V41、V42、V43和V46的毒性频率<30%,其对应的抗性基因为有效抗病基因,特别是V38的毒性频率为0,其对应的抗性基因有很好的抗叶锈性.V1、V3ka、V30、V18、V14ab、V15、V20、V21、V23、V28、V29、V32、V33+34、V36、V44和V45的毒性频率都在30%~60%之间,表明其对应的抗叶锈基因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V2c、V3、V16、V26、V11、V17、VB、V10、V14a、V2b、V3bg、V14b、V25、V33、V34和VT3的毒性频率都>60%,表明其对应的抗叶锈基因在2003-2004年生产上单独使用几乎没有利用价值.

著录项

  •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60-64|共5页
  •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1;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1;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1;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Q945.8;
  •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 致病类型; 毒性基因; 监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