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前后的《易》

         

摘要

《易》自始即问津天人之际。孔子之前的《易》用于占筮,占筮乃是向着天人之际卜问当下人事之吉凶休咎的消息;由孔子肇其端,被重新诠释的《易》用于发明"德义",从天人之际推绎人生意义之究竟。《易》成其为"经"是因着它在被诠释中有了别一种蕴义,如此诠释它的文字是所谓《易传》。所以当《周易》被奉之为"经"时,这"经"即意味着《易传》亦在其中以至于与原初的《易》一体相属而不可暌离,尽管出于言议的方便,相对于《易传》的那些卦爻之象、辞往往也可独立以"经"称。观象玩辞而谛辨其义,一以贯之于《易》之"简易""变易""不易"之理者,应可一言以蔽之曰:"生。"质言之,"易之道"正不妨径直谓之"生"之"道"。如果说与吉凶关联着的"福"在人生追求的有待维度上,那么不以利害为转移的"德"则在人生追求的无待维度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