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衡水学院学报》 >从“天人相应”到“天人感应”——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发微

从“天人相应”到“天人感应”——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发微

         

摘要

在行政制度层面,汉承秦制,“郡县制”于武帝之初已日益稳固。但与此同时,汉初高祖所确立的宗亲分封制,又以“藩国”的形式拉扯并撕裂着中央政府对地方郡县的管辖关系。因此,武帝亟需一种既可以让地方人才经由藩国与郡县推荐以备中央选用,又可以让宗亲集团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与天子的政治体制。值此背景下,董仲舒在与武帝三番策对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父子兄弟”观念而来的具有“君臣上下”效果的政治官僚制度。本质上,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理论就是“天”与“人”价值源头的统一,“教化”与“政治”互为表里的统一,以及“天子”与“众人”本质差别的统一,“父子兄弟”与“君臣之谊”人伦与政治的统一。而这所有的“统一”都是为了保障“皇权”的至高性与唯一性,以及官吏选拔体系具有历史合法性与现实时效性。从理论构架来看,董仲舒“大一统”所依赖的“天人感应”实际上是由改造荀子“天人相应”的秩序理论而来,董仲舒通过对荀子“性”概念的变革实现了武帝新制所需要的所有理论论证。当然,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秩序模式也因为价值根源的两分而导致荀子所设想的自下而上良性更迭秩序模式的不彻底,使得先秦儒家政治理论在后世只能成为一种皇权约束社会其他众人的工具,而不能作为皇权自我约束的内在律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