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人文中国学报》 >民間學人劉沅“和會三教”觀念建構——以“生死議題”爲中心的討論

民間學人劉沅“和會三教”觀念建構——以“生死議題”爲中心的討論

         

摘要

cqvip:在清代辟佛老的文化氛圍之中,知識精英對於佛、老思想,儘管承認其益於教化的社會功能,在理論上,卻保持儒學概念之純浄性。然而,民間學人致力於'和會三教'觀念的建構。知識精英與民間學人就此命題呈現出不同的價值取向,使儒學在清代呈現出回歸原典與和會佛老的兩種文化走向。兩種文化走向間互相拉扯、對話,使得儒學在清代,展現出觀念重構的思想史意義。本文以劉沅(1768—1855)爲主綫,通過對生死議題的探討,觀察他的生命體驗以及對'和會三教'議題的理論建構。作爲民間學人,他處於官方與民間、知識精英與大衆之間的雙重邊緣。獨特的地位,促成了他的'和會三教'思想。通過對劉沅的個案研究,可見三教交涉思想在清代呈現出觀念建構的走向。文章前言部分簡述清代官方與知識界對於佛、老思想的態度,此爲劉沅'和會三教'思想的'他者'與對話對象。其次,界定劉沅和會三教時的儒學立場。'吾儒'的立場,是三教和會之基點,佛、道思想在儒學的範疇内和會。復次,分别以生死議題中'壽'、'孝'(側重於葬禮中之孝心、孝行)兩個概念爲核心,探析劉沅如何和會儒道、儒佛。'壽',是儒、道共享的概念,劉沅通過儒道兩方面的雙向論述,分别强化儒學的宗教性、道教的道德性,使得二者得以接榫。'孝',是儒佛間的矛盾點,對於儒佛的和會,劉沅更加突出儒家的立場,以儒家之孝義來詮釋佛教,選擇性地接受佛教喪葬禮儀。本研究展現了在官方與知識界以外,儒學在清代的豐富面相與闡釋空間以及和會三教觀念的思想活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