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人文中国学报》 >從“布施”與“檀越”看譯詞的歷時之變

從“布施”與“檀越”看譯詞的歷時之變

         

摘要

施捨行爲的認知框架是"施事―動作―與事―受事",表施捨行爲的"布施"是佛教修行法門,做出施捨的是施者,佛教稱爲"檀越"或"施主"。通過探討布施場與檀越場成員在中土的發展,逐一分析17個成員翻譯形式,考察該詞在歷代譯典、佛教撰述、世典的分布,可檢視其演變過程。經過綜合評估,發現二場成員以意譯詞較具優勢。同時,所謂"單音詞是多音詞節縮"不可盡信,時代與分布指明"檀"不是"檀那"節譯,"檀越"亦非全譯形式的節譯。與其他音譯相比,"檀"的演變快,發生語素化,有較强構詞力,但語料分布廣度有限,有宗教色彩,故不宜高估其影響力。古人主張"檀越"有意可解,然實爲典型的音譯。最後,施捨框架中,動作的顯著度高於其他要件,故轉喻方向以"從施捨到施者"爲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