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国际肿瘤学杂志》 >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下咽癌的生存及安全性评价

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下咽癌的生存及安全性评价

         

摘要

目的:比较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手术联合放化疗与放化疗治疗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的78例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联合放化疗组( n=27)和放化疗组( n=51)。中位随访时间为46(20~8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局部控制率(LCR),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截至2020年7月31日,78例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51例,其中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11例、其他原因34例(包括大出血15例、恶病质15例、其他疾病4例);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死亡12例,占手术联合放化疗组的44.44%;放化疗组死亡39例,占放化疗组的76.47%。78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57.7%、36.3%、27.2%,1、2、3年PFS率分别为49.5%、38.7%和32.6%,1、2、3年LCR分别为53.4%、40.0%、34.2%。其中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74.1%、50.1%、44.6%,放化疗组分别为49.0%、29.3%、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42, P=0.023);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患者1、2、3年PFS率分别为62.1%、54.3%、44.4%,放化疗组分别为43.1%、30.6%、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222, P=0.073);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患者1、2、3年LCR分别为69.8%、54.3%、44.4%,放化疗组分别为45.1%、32.9%、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576, P=0.05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 χ2=7.140, P=0.008)、N分期( χ2=4.493, P=0.034)、治疗方式( χ2=5.142, P=0.023)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T分期( χ2=5.807, P=0.016)和N分期( χ2=6.587, P=0.010)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 HR=2.121,95% CI为1.142~3.938, P=0.017)、N分期( HR=2.088,95% CI为1.144~3.811, P=0.016)、治疗方式( HR=0.430,95% CI为0.226~0.815, P=0.010)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T分期( HR=1.884,95% CI为1.011~3.510, P=0.046)、N分期( HR=1.904,95% CI为1.058~3.429, P=0.032)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期间手术联合放化疗组与放化疗组患者放射性咽炎[7.41%(2/27) vs. 39.22%(20/51), χ2=8.821, P=0.003]和放射性皮炎[3.70%(1/27) vs. 29.41%(15/51), χ=7.156, P=0.007]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11.11%(3/27) vs. 17.65%(9/51), χ2=0.186, P=0.666]、骨髓抑制[37.04%(10/27) vs. 50.98%(26/51), χ2=1.381, P=0.240]、咽部感染[11.11%(3/27) vs. 5.88%(3/51), χ2=0.143, P=0.706]及气管瘘[7.41%(2/27) vs. 0(0/51), P=0.117]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患者的1、3、5年OS率高于放化疗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肿瘤T分期、N分期、治疗方式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T分期、N分期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