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二十年代“非基督教”运动的文化内涵

二十年代“非基督教”运动的文化内涵

         

摘要

正 本世纪二十年代,具体地说是1922—1927年,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从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进程的宏观角度,探析这一运动的文化内涵,对中国现代史和现代文化史的研究将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非基督教”运动,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远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正是这一背景,决定了“非基督教”运动本身的质的文化内涵。从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开始,随着酉方传教士的接踵而至,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被带入我们这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国度,这两种按各自特征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化,有了实质性的接触,东西方文化在本质上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