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7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特征分析

7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入院首诊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特点,旨在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月末至2020年2月中上旬内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COVID-19确诊和临床诊断的患者76例,均于入院第1天就采集流行病学、胸部CT及血常规等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特征.结果:核酸检测(RT-PCR)阳性者34例,临床诊断病例42例.轻型及普通型患者64例,重型患者6例,危重型患者6例,其中死亡者3例.临床表现无症状者10例(13.16%),其中无症状者中与确诊为COVID-19患者有接触史者6例(6/10,60%).76例中表现为发热57例(75.00%),咳嗽51例(67.11%),乏力29例(38.16%),胸闷喘气14例(18.42%),肌肉酸痛10例(13.12%),恶心、呕吐及纳差17例(22.37%),咽痛5例(6.58%).76例患者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比率降低50例(65.79%),白细胞正常60例(78.95%),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57例(75.00%),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5例(72.37%),降钙素正常44例(57.89%),降钙素升高32例(42.11%).CT影像表现主要表现为双肺内多发磨玻璃密度影63例(82.89%),伴有混杂密度影34例(44.74%),其中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区者50例(65.79%);病灶合并血管束增粗38例(50.00%),间质增厚57例(75.00%),胸膜增厚40例(52.63%),胸膜平行征30例(39.47%),实变影18例(23.68%),胸膜下线影22例(28.95%),空气支气管征19例(25.00%),胸腔积液5例(6.58%).结论:COVID-19患者CT表现以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常累及多个叶,以分布于胸膜下区为多,多伴有间质增厚及胸膜增厚,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降低、白细胞正常,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及乏力,值得重视的是有部分最后诊断为COVID-19的患者首次就诊时临床无相关症状,且多数患者与确诊COVID-19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对于这类人群应进行实验室、CT检查及核酸检测进行排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