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陆华柏艺术歌曲的意象与调式和声的观念

陆华柏艺术歌曲的意象与调式和声的观念

         

摘要

《故乡》和《勇士骨》在和声上的成功,均得益于中西结合。《故乡》前、后两段和声不同,前为调式和声,后为调性和声,中西并置,相得益彰,服务于内容的表达,经久不衰,常唱常新。陆华柏生前最后留下的两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国调式和声的,其思考及其建树,为百年来中国调式和声理论的发展留下重要的一笔。陆华柏所作的艺术歌曲《送孟浩然之广陵》及《绣荷包》体现了中国调式和声全新的音高材料的组织方式,并融入了中国百年来和声"去主音化"的民族风格的创作道路之中。陆华柏的中国调式和声的标记,是西方和声标记的改造形式。至今学界仍然停留在这个阶段,呈现的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繁荣"状态,这是理论滞后于创作的表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