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樂”字形、字义综考——《释“樂”》系列考论之二

“樂”字形、字义综考——《释“樂”》系列考论之二

         

摘要

甲骨文里无"樂"字,罗振玉将植物形状的"■"隶定为"樂"并认为"樂"字源于木、丝构成的弦乐器是错误的。金文里"樂"字多见,《说文》谓"■(樂),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虡也"亦大体不谬。"樂"造字来源于铃鼓,是悬铃之建鼓的实际摹写,别体"■"(楽)象有鼓无铃且木虡所支之鼓正在鸣声状。小篆"■"上两侧之"■"即悬铃,"8"字形的"幺"源自小铃。"幺、■、玄、玆、糸、■、系、■、■"等字符皆衍自铃形,"8"型之"幺"或上吊挂(如"玄",悬铃)或下垂饰(如"糸",铃绥),形式多样。"■(丝)"源自铃绥而非蚕丝或蚕卷,学界释"幺、玄、糸"等皆谬;甲骨文"幽"非从山从丝或从火从丝,而是耳听悬铃敬天状,幽远、幽玄等义从此衍。建木悬大鼓小铃的乐活动跟古人祭祀天神有关,此种乐活动现象明确记载在《后汉书·东夷列传》有关马韩人的历史生活中,且在现遗存的汉代石画像上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图景可资印证。"樂"字来源于建鼓还可证之以建鼓在古人乐活动中的地位及作用,远古人事神或事人的奏歌舞之群体活动由建鼓所主导这一事实尤可证"樂"字义项由乐器、奏乐、乐曲到"礼乐"之乐的延伸,可证"乐"字指称人精神状态时并非全指"欢喜快乐"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