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川北医学院学报》 >T细胞协同抑制分子研究追踪及临床应用前景

T细胞协同抑制分子研究追踪及临床应用前景

         

摘要

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 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antigen receptor,TCR)识别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通过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形成第一信号,T细胞与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相互作用形成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活化后,出现协同抑制分子(co-inhibitory molecule)的表达或上调,负性调节T细胞的功能.协同刺激分子和协同抑制分子来源于两个家族--B7:CD28家族和TNF:TNFR家族,它们在适当的时间和部位表达,为T细胞提供正性信号和负性信号,调控T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和功能成熟.协同抑制分子在T细胞的动态平衡中起重要的作用.在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T细胞向着过度活化方向发展,如果能够通过诱导协同抑制分子过表达加强抑制作用,将可能在新的高度,重新建立平衡关系;反之,在肿瘤、持续性病毒感染等疾病中,T细胞的功能可能被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达的协同抑制分子所抑制,通过阻断抑制信号,将有利于肿瘤的治疗.因此,以协同抑制分子为靶,为上述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人工制备的与协同抑制分子相关的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与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重链形成的融合蛋白,以及病毒表达载体,将为上述疾病的治疗提供手段.目前已有多种相关药物正处于临床实验阶段.本文就新发现的协同抑制分子、协同抑制分子的新认识作一追踪并介绍其临床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