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护理学报》 >原位回肠和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管理现状

原位回肠和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管理现状

         

摘要

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加尿流改道术(urinary diversion,UD)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最佳治疗方法[1-2],目前尿流改道术主要有不可控尿流改道术、可控尿流改道术和原位尿流改道术3种[3]。原位尿流改道术是通过截取患者自身肠段制作与原膀胱形态、功能相似的“新膀胱”,使尿液经过肠管通道排泄至体外,从而使患者获得接近生理性排尿的手术方式。与其他传统尿流改道术相比,功能良好的原位新膀胱最大程度保存了患者生理排尿形态和泌尿系功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4],成为全球一些大型医疗中心最常用的尿流改道方法[5]。膀胱全切加原位尿流改道术对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可靠,但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研究发现,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并原位新膀胱术的患者中15%~30%出现术后并发症[6]。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评价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正确、有效的术后管理能够有效预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佳手术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