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古地理学报》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下古生界风化壳优质储集层发育规律及成因机制:以桃2区块马家沟组马五1-4亚段为例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下古生界风化壳优质储集层发育规律及成因机制:以桃2区块马家沟组马五1-4亚段为例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顶部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以膏云岩为主的风化壳岩溶储集层.盆地西部包括桃2区块在内的马家沟组马五1-4亚段以(含)膏云岩、白云岩和灰云岩互层发育为主.借助岩心观察、偏光显微分析和扫描电镜超微分析,识别出多层成层分布的(含)膏云岩;通过对硬石膏、白云石和方解石等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比研究,认为(含)膏云岩的膏模孔、扩溶膏模孔及与之伴生的胀缩微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大小具有明显的自限性,受硬石膏结核和石膏晶体大小的制约;岩性((含)膏云岩)和沉积微相(潮上带(含)膏云坪)是储集层形成的先天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并导致(含)膏云岩储集层的层控分布特征;4期溶蚀作用过程中,硬石膏晶体和结核的组构选择性溶蚀和阶段性充填,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过程;储集层为层状相控、受岩溶作用影响,但岩溶地貌对储集层分布不再有决定性控制作用.(含)膏云岩发育区分散流的弥散性渗透溶蚀是大洞大缝不发育的主要原因."层状相控岩溶作用岩性气藏"观点的提出将促使研究区下古生界从"岩溶古地貌气藏"向"相控岩性气藏"勘探的深刻转变.

著录项

  • 来源
    《古地理学报》 |2021年第4期|837-854|共18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21;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海洋高等研究院/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中心 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储集层;
  • 关键词

    膏模孔; 膏云岩孔隙结构; 孔隙成因; 岩溶储集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