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甲磺酸去铁胺促进大鼠颅骨临界骨缺损血管化骨再生的早期连续观察

甲磺酸去铁胺促进大鼠颅骨临界骨缺损血管化骨再生的早期连续观察

         

摘要

目的:连续观察骨缺损愈合早期血管样组织和骨样组织的变化过程,初步了解局部施用甲磺酸去铁胺(deferoxamine mesylate,DFO)对血管化及骨再生的作用,验证DFO维持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活性的能力。方法:构建3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颅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DFO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颅骨缺损后第4天分别局部注射200μmol/L DFO溶液300μL或生理盐水300μL,并于缺损后第5、7、10、14和28天,每组每次处死3只大鼠。采用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数量,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成骨及矿化情况,以HIF-1α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术后第5、7、10、14和28天,实验组血管数量(个)分别为:30.40±12.15、62.00±17.87、73.43±15.63、40.00±7.84和48.71±11.64,对照组血管数量(个)分别为:18.75±6.63、19.13±2.80、51.35±16.21、27.18±7.32和30.88±13.43,各时间点实验组血管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和28天,实验组新生骨组织较多,新生骨组织矿化百分比分别为(27.73±5.93)%和(46.53±3.66)%,对照组分别为(11.99±2.02)%和(31.98±4.22)%,这两个时间点实验组矿化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第5、7、10、14和28天,实验组相较对照组的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为2.86±0.48、1.32±0.26、1.32±0.32、1.28±0.38、1.05±0.34,仅术后第5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骨缺损局部使用DFO可促进血管化及骨再生,可短暂维持HIF-1α蛋白活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