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氮素及栽培密度影响水稻分蘖动态的机制

氮素及栽培密度影响水稻分蘖动态的机制

         

摘要

[目的]研究氮水平及栽培密度对水稻分蘖动态的影响,进而通过适宜的施肥与栽培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来调控水稻高产群体的建成,以期为减少水稻生产上的氮肥用量、降低农业生产中因氮肥过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的早熟晚粳稻‘镇稻11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营养液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N0、90、180、270、360kg/hm2 5个水平(N0、N90、N180、N270、N360);副处理设置高栽培密度32.5×104 hill/hm2 (HD)和低密度25.5×104 hill/hm2 (LD)两个水平.室内营养液培养试验主处理设置N5、40、80 mg/kg3个水平,副处理设置每箱12、24株两个移栽密度.连续记录水稻分蘖期定植植株分蘖数,测定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相应指标,分析氮水平、栽培密度对干物质生产能力、干物质向叶片茎鞘的分配特征、茎鞘碳氮浓度、群体净光截获率、根系形态特征等生理生态参数的影响,并计算了两者的交互作用.[结果]相同氮水平时,与LD相比,HD条件下水稻提早达到单位面积最大有效分蘖数,且HD条件下N180时,单位面积的有效分蘖数达到最大,约290个/m2.在分蘖中期,各处理水稻的分蘖特征已表现出显著差异,本阶段植株的生长特性将持续影响其下一阶段的分蘖能力,最终导致群体的差异.因而本文着重以水稻分蘖中期的生长特征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分蘖速率或分蘖数与叶、鞘相对生长速率,干物质向叶片的分配比例,鞘氮浓度,群体净光截获率,不定根数目、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鞘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鞘碳浓度、根系总长、根尖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氮水平及栽培密度通过调控水稻干物质生产能力、干物质分配比例、植株养分浓度、地上部群体对光能的利用及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水稻的分蘖能力.本试验条件下,相同氮水平时,LD (25.5×104 hill/hm2)的水稻个体生长优于HD (32.5×104 hill/hm2)的;但对于群体而言,高栽培密度更利于高产水稻群体的建立,其对应需氮水平约为180 kg/hm2,低于低栽培密度条件下的需氮水平.

著录项

  • 来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年第4期|896-904|共9页
  •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2;

    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曹分公司,江苏东台22424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2;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水稻; 氮水平; 栽培密度; 分蘖动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