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实用放射学杂志》 >永存胡施克氏孔及遗迹区薄弱的 CT 解剖学研究

永存胡施克氏孔及遗迹区薄弱的 CT 解剖学研究

         

摘要

目的:运用 HRCT 对外耳道永存胡施克氏孔及其遗迹区薄弱进行活体形态学研究,为颞颌关节与外耳道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位放射科医师各自分析525例(5岁以上,共1050耳)双侧外耳道的 HRCT 薄层图像,判别有无永存胡施克氏孔及遗迹区薄弱。观察孔或薄弱区的形态、测量大小、内缘与鼓膜的距离。统计分析其发生率、性别差异及形态学测量数据。结果①共146耳有永存胡施克氏孔,发生率为13.91%,男40例,女77例,29例双耳发生。其横断位最大径平均为2.35 mm±1.16 mm(0.6~5.8 mm),矢状位最大径平均为2.09 mm±1.2 mm(0.5~6.2 mm),孔的内缘与鼓膜附着点的距离平均为1.61 mm±2.4 mm(0~10 mm)。②共233耳遗迹区薄弱,发生率为22.19%,男58例,女122例,53例双耳发生。其轴位最大径平均为2.43 mm±0.89 mm(0.8~5.4 mm),矢状位最大径平均为2.08 mm±0.73 mm(0.6~4.3 mm),与鼓膜附着点的距离平均为1.55 mm±1.2 mm(0~9.9 mm)。③137例(占90.73%)永存胡施克氏孔与221例(占94.43%)遗迹区薄弱发生在距鼓膜3 mm 以内区域。结论大样本活体 CT 解剖研究表明外耳道永存胡施克氏孔及其遗迹区薄弱并不少见,二者的大小、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外耳道内侧好发,女性多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