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从伦理批评到文学伦理学批评:美国伦理批评的困境与出路

从伦理批评到文学伦理学批评:美国伦理批评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

美国伦理批评起源于古希腊关于文学与伦理学关系的激烈争论,其最初形式主要是道德批评,经历了文学伦理学研究的繁荣之后,美国伦理批评由于受唯美主义的影响和自身的局限而衰落。衰落后的伦理批评因文学和哲学领域的"伦理转向"又迎来了新的转机,于20世纪80年代得到复兴,并由此演变出了韦恩·布斯(Wayne Booth)以"共导"为基础的伦理批评,玛莎·努斯鲍曼(Martha Nussbauman)以多元性为基础的伦理评价,希利斯·米勒(Hillis Miller)以文本与语言理论为基础的阅读伦理,以及马歇尔·格雷戈里(Marshall Gregory)和彼得·拉宾诺维茨(Peter Rabinowitz)分别提出的以"伦理召唤"和"侧面伦理"为核心术语的批评模式。虽然这些批评家都力图避免重走过去道德批评的老路,但复兴后的美国伦理批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批评框架,因而饱受方法论和认知论的困扰。中国文学批评界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在西方实践经验基础上,构建了伦理批评的方法论,认为文学在其发展之初首先是为了满足伦理表达需求,所以"教诲"是文学的基本功能。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学者不断探索与实践,以伦理选择为核心,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批评话语体系,从而使文学伦理学批评成为一个更容易掌握的批评方法,同时也为美国伦理批评指明了新的研究空间和发展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