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杞人创伤”的生存美学与“历史化”——师陀论

“杞人创伤”的生存美学与“历史化”——师陀论

         

摘要

在师陀研究中存在诸多疑点:为什么师陀要极力撇清与京派的关联?那"始终沉着"的文学叙事,缘何而来?更重要的是,他为什么不入党、亦不加入左联?在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后,师陀为何没有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却转道并长居上海?这诸多问题都要追溯到师陀的童年:一个被母亲虐待、四方受气挨打的懦弱孩子,他只能逃到旷野上躲避打击,自我抚慰。这种创伤性的记忆和反应模式,规制了师陀的写作风格与人生走向,并促发了他对故乡中原杞县的文化皈依与身份认同。在师陀创伤性的文学感悟与其创作"历史化"的文学抱负间,存在难以协调的矛盾。如何把创伤的"禁忌"转化为公共层面的"可说""可见",是师陀与地方河南共同应对的现代考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