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参与型社会与现代福利国家的奠基:以20世纪上半叶瑞典为例

参与型社会与现代福利国家的奠基:以20世纪上半叶瑞典为例

         

摘要

20世纪初,普选权的缺乏使社会弱势群体被排斥于瑞典社会治理体系之外。这种非参与型社会治理形态使瑞典当时的福利状况较为落后,社会福利以济贫制度为主,辅以资助水平很低的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随着1920年代初普选权的实现,瑞典开始向参与型社会过渡。此间,瑞典社民党转变政策观念,提出"人民之家"理念,并积极参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由此,瑞典的社会保险制度得到了较大的改革,提高了资助金额,明确了国家财政对保险基金的支持制度,并开始将社会弱势群体的自治团体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之中。1930年代中旬,随着社民党长期执政地位的确立和《萨尔茨约巴登协议》的达成,各社会群体共同参与国家政策制定和施行的参与型社会正式形成。此后,围绕默达尔夫妇的《人口问题危机》,瑞典政府以减轻人民日常生活负担为目的,推出了多种福利政策,为现代福利国家的成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