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方农业学报》 >基于rDNA-ITS和大亚基的甘蔗凤梨病菌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基于rDNA-ITS和大亚基的甘蔗凤梨病菌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e Seynes) Moreau]核酸rDNA-ITS和大亚基区域序列,为甘蔗凤梨病菌的快速、有效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发生凤梨病的新台糖22号(ROC22)地下种茎分离获得1株菌株FL-1,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将该病菌在PDA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梗、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用引物ITS1/4和NL1/4分别对该菌株的核酸rDNA-ITS和大亚基序列进行扩增,以MEGA软件的Neighor-joining方法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用p-distance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分离菌株FL-1为甘蔗凤梨病致病菌,具有典型的节孢子和厚垣孢子,形态特征与奇异长喙壳菌(Cparadoxa)一致.从菌株FL-1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获得499 bp rDNA-ITS和563 bp大亚基片段,其序列均与C.paradoxa其他菌株的同源性为100.0%.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条序列均与C.paradoxa聚为一个独立簇.遗传矩阵分析结果表明,rDNA-ITS和大亚基均与C.paradoxa聚合在一起,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7和0~0.008,而Ceratocystis属内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15~0.106和0.002~0.059.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和形态学特征,将FL-1鉴定为C.paradoxa.[结论]来自甘蔗的FL-1菌株是C.paradoxa复合群的成员,并被划分在进化复合群的分枝1上.rDNA-ITS和大亚基适合用于甘蔗凤梨病的PCR检测及分子标记.

著录项

  •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2014年第12期|2103-2109|共7页
  • 作者单位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

    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南宁530007;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甘蔗;
  • 关键词

    奇异长喙壳菌复合群; 形态特征; rDNA-ITS; 大亚基; 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