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免疫性血管损伤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性血管损伤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

<正> 动脉粥样硬化(简称AS)发病机制的探讨已经有悠久历史。早在1956年Virchow首先提出了AS的炎症学说,认为AS是由于局部动脉内膜损伤或受刺激而引起的内膜炎性病变.Rokitansky(1852 )及Duigaid(1946)等则强调血栓因素,认为AS是由于动脉壁的血栓机化所致。继后的资料已确认了高脂血症在AS发生中的作用,但是血脂是如何作用于动脉壁引起粥样硬化病变的、机制并未十分清楚。大量的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动脉内膜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条件,而高脂血症亦可

著录项

  •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1986年第4期|349-351+345|共3页
  • 作者

    张亚历; 侯双凤;

  • 作者单位

    第一军医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

    第一军医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