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水体Cd暴露对长江上游几种常见鱼类急性中毒效应的比较研究

水体Cd暴露对长江上游几种常见鱼类急性中毒效应的比较研究

         

摘要

为比较水体镉(Cd)暴露对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鲫鱼(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急性中毒效应,以CdCl2为毒物源,在相同的水温(27.5±0.5℃),硬度(含CaCO3)(10.0±0.5mg/L)和pH(7.0±0.1)条件下,观测了水体中不同质量浓度Cd暴露对实验鱼的急性中毒症状和96h致死效应(96hLC50).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鱼类急性中毒的行为反应有不同.在Cd急性暴露期间,鲫鱼、草鱼、中华倒刺鲃和团头鲂均有跃出水箱的倾向,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这种跳跃的能力减弱;而鲫鱼、草鱼和南方鲇在呼吸时有"咳嗽"反应(洗涤运动)发生.随着Cd2+质量浓度的升高,各种实验鱼的死亡率显著升高.Cd对鲫鱼、草鱼、南方鲇、团头鲂、中华倒刺鲃和胭脂鱼的96hLC50值分别为5.59,2.53,2.24,1.51,1.31和0.029mg/L.南方鲇死亡鱼群体的Cd累积量显著高于未死亡鱼群体(P<0.05);其它5种实验鱼的未死亡鱼群体Cd累积量高于死亡鱼群体Cd的累积量,且在中华倒刺鲃的两个群体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讨论提出,南方鲇皮肤构造及表面上的丰富粘液可能对水体中的Cd离子经皮肤渗入体内有阻碍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