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

'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

         

摘要

<尚书·尧典>所载"诗言志"作为原始乐教的一部分,表现为巫史占卜祭祀过程的祷辞告语,"指向神明昭告",其源甚古.尽管它只是宗教观念的一部分,却为后来的诗学独立和诗教发生奠定了文化基础.自周公"制礼作乐"后,"诗"与世俗政教和文化制度紧密结合."献诗"和"采诗"制度使"诗"成为表达宗族情绪和沟通政治情感的工具,完成了从"神明昭告"向"天子听政"的转变.而进入体制内的"诗"与乐配合,制度规范和仪式规则赋予诗乐以意义和价值.不过,此时"诗"并未脱离礼乐而独立,单纯的文学观念也未能产生;"诗"所陈之"志"虽指向世俗政治伦理秩序,却仍然受制于乐而服务于礼.春秋时期,诗逐渐摆脱礼乐束缚而获得独立发展,这种发展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通过"赋诗言志"以摆脱乐教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独立言志功能;一是通过"礼"、"仪"之辨以摆脱典礼仪式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内在意义价值.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春秋诗教传统,为诗的观念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也使诗进入表达个体情感和培养独立人格的发展新阶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