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颅脑损伤后HMGB1-RAGE介导血管周细胞脱离血管和血脑屏障损伤的机制研究

颅脑损伤后HMGB1-RAGE介导血管周细胞脱离血管和血脑屏障损伤的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后皮层血管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使用可控性皮层撞击动物模型模拟颅脑损伤,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外伤后不同时间点皮层周细胞标记物表达情况,并通过透射电镜确定颅脑损伤后血管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groupbox 1,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RAGE)、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水平,并将实验动物分为FPS-ZM1(一种特异性RAGE受体阻滞剂)注射组和野生型组,利用干湿脑重和透射电镜的方法检测外伤后HMGB1-RAGE对周细胞的影响。培养原代小鼠脑微血管周细胞,添加HMGB1重组蛋白并以同时添加FPS-ZM1的培养周细胞作为对照,离体水平探索HMGB1-RAGE通路对血管周细胞的影响。结果外伤后早期皮层周细胞标记物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beta,PDGFR-β)、NG2蛋白聚糖(NG2 proteoglycan,NG2)表达水平降低(PDGFR-β,Control vs.CCI 3D P<0.05;NG2,Control vs.CCI 6H P<0.05,Control vs.CCI 1D P<0.05),并发现周细胞脱离血管,同时伴有局部血脑屏障开放。外伤后早期皮层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表达升高(HMGB1,Control vs.CCI 6H P<0.05,Control vs.CCI 1D P<0.05;RAGE,Control vs.CCI 6H P<0.05,Control vs.CCI 1D P<0.05,Control vs.CCI 3D P<0.05,Control vs.CCI 5D P<0.05,Control vs.CCI 7D P<0.05;NF-κB,Control vs.CCI 6H P<0.05,Control vs.CCI 1D P<0.05),阻断RAGE与配体结合后皮层水肿减轻(CCI 6H、CCI 1D均P<0.05)、神经血管单元损伤降低。HMGB1重组蛋白可增加培养周细胞的迁移能力(Control vs.HMGB1 P<0.05,Control vs.HMGB1+FPS-ZM1 P<0.05),且能被FPS-ZM1逆转(HMGB1 vs.HMGB1+FPS-ZM1 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高水平的HMGB1通过周细胞上RAGE受体介导周细胞脱离血管,并导致局部脑水肿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