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兰州学刊》 >'连续性'视野中的中国思维

'连续性'视野中的中国思维

         

摘要

文章是以"连续性"视野即理论来考察中国思维的基本状况."连续性"理论由张光直明确提出,其对于解释"连续性"文明形态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很高的契合度.中国古代思维是"连续性"思维的一个典型样本,通过对它的考察,我们既可以了解中国思维的"连续性"特征,也可以验证张光直"连续性"理论的有效性.文章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原始社会与早期文明思维的普遍状况;二、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思维状况;三、三代(早期文明)时期的思维状况;四、春秋战国时期(轴心时期)前后的思维状况;五、后续的状况;六、简短的归纳.考察表明:在古代中国,思维有着明显的"连续性"特征,这既体现在知识活动中,也体现在信仰生活中.无疑,知识活动与信仰生活各自所体现的"连续性"又有所不同.在知识领域,随着具体知识的发展与进步,"连续性"或有所改变,即理性有所增长,这尤其体现在轴心时代.当然,这种理性的增长总体而言是缓慢的,且不时有所反复.而在信仰生活中,"连续性"更具有一贯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形成于原始期的信仰思维实际始终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包括尽管近代在知识方面有质的"突破",但在信仰层面却依旧保持原始即"连续"的传统,至今犹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