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兰州学刊》 >后乡土中国背景下的养老模式与乡村建设——基于冀南S村实践经验的思考

后乡土中国背景下的养老模式与乡村建设——基于冀南S村实践经验的思考

         

摘要

具有后乡土性的乡村社会呈现人口结构老化和家庭空巢化的特征,面临人口老龄化和自身发展滞后两项艰巨挑战.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乡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乡村逐渐演变为银发社会与空巢社会,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难以为继,仅靠老人自力养老更难以持久.通过开展乡村建设解决乡村养老问题是有效的路径,也是实现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选择.冀南S村的实践经验表明,依托中国孝道传统,重建互助乡邻文化,整合乡村社会资源创建乡村无围墙的养老院,同时引导基层百姓参与乡村建设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是新时代乡村社会养老模式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选择.冀南S村的发展经验亦表明,无论是乡村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还是推进乡村建设,均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引领,尤其要重视乡村基层行政组织的资源整合作用,共同建构乡村社会的敬老孝老文化氛围,实现乡村的振兴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