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文艺争鸣》 >镌刻在时代丰碑上的纪念——解放区叙事诗体之研究

镌刻在时代丰碑上的纪念——解放区叙事诗体之研究

         

摘要

<正> 1、理论我国新诗到30年代未出现了一种新趋势:从短诗发展到长诗,从抒情转向叙事。应当说这种趋向在抗战前已露端倪,但在诗的内质上有所区别。田间写的《中国·农村底故事》,蒲风写的《六月流火》,臧克家写的《自己的写照》,这三部长篇叙事诗为后来的长诗开路,预示着诗人们从事新奋斗的大目标。抗战爆发后,诗歌投入了血与火的战争,诗人们走向十字街头和田野,旧的抒情短诗再不能适应大时代的节奏,无法歌唱“救亡洪流和抗敌怒潮”,因而各种长篇诗歌的出现成了诗坛的壮举。诚如王瑶先生所指出的:“到了相持阶段,战争显然长期化了,诗人们有的转向战地工作的实践,有的对现实作了深沉的观察,于是诗人的情绪比较凝炼了,写出了真实的战争的抒情和造型的叙事的史诗。”为了歌颂长期抗战和爱国精神,产生了一大批史诗式的长诗,这种几千行以至万行的诗歌作品过去是极少见的,当时最著名的诗人有艾青、老舍、臧克家、田间、柯仲平、徐迟、王亚平、力扬、邹荻帆等。在

著录项

  • 来源
    《文艺争鸣》 |1992年第3期|11-15|共5页
  • 作者

    王玉树;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