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紫花苜蓿内生和非内生根瘤菌多样性及共生差异

紫花苜蓿内生和非内生根瘤菌多样性及共生差异

         

摘要

[背景]对根瘤菌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根瘤菌种质资源的利用.[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内生和非内生根瘤菌的表型和遗传多样性,比较菌株在5个苜蓿品种上的共生效应,验证根瘤菌群体共生效应由苜蓿品种决定的假设.[方法]从甘肃省白银会宁旱作区、兰州安宁灌区、武威凉州灌区3个栽培区域的陇中、清水、WL168HQ、甘农3号、甘农9号等紫花苜蓿品种中分离内生(植株种子、花、叶、茎、根表皮、根中柱和根瘤)和非内生(根际土壤和田间土壤)根瘤菌菌株,通过表型数值分类、16S rRNA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16S rRNA基因测序、持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以及结瘤基因nodC和固氮基因nifH片段序列测定,研究紫花苜蓿根瘤菌的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研究根瘤菌菌株在5个紫花苜蓿品种上的共生效应差异.[结果]共分离得到43株内生根瘤菌和10株非内生根瘤菌,叶片和花中没有分离到根瘤菌菌株.53株根瘤菌以及对照菌株R.GN5和S.12531表型特征数值分类聚为8个群,菌株表型多样性丰富.经16SrRNA-RFLP分析共形成22种RFLP分型组合,基因型Ⅰ分布最广泛(24),其次为基因型Ⅻ(5)、ⅩⅤ(5)和ⅩⅨ(3),其余16株菌各代表1种基因型,菌株遗传多样性丰富.16S rRNA基因测序和MLST分析将所有菌株划分为Rhizobium radiobacter、R.rosettiformans和Ensifer meliloti.仅从7株E.meliloti代表菌株和对照菌株S.12531中扩增到nodC和nifH基因,说明E.meliloti菌株均能结瘤固氮.E.meliloti菌株G3L3接种甘农3号,LP3、LL1和LL2接种陇中,QL2接种清水,LL1、LL2和WLP2接种WL169HQ苜蓿均能显著促进植株的单株结瘤数、地上干重和粗蛋白含量.E.meliloti菌株接种甘农3号、甘农9号和清水苜蓿品种后所有参数值在PC1轴上分别聚在-1-1之间,在PC3轴上聚在-1.5-1.5之间;接种陇中和WL168HQ苜蓿的参数值较分散,PC1轴上分散在-1.5-4之间,PC3轴上分散在-3-4之间.[结论]紫花苜蓿内生和非内生根瘤菌菌株多样性丰富,表型和遗传多样性与其来源没有直接关系.菌株G3L3与甘农3号,LP3、LL1、LL2与陇中,QL2与清水、LL1、LL2、WLP2与WL169HQ苜蓿品种共生匹配和适应能力强.在甘农3号、甘农9号和清水紫花苜蓿品种上群体共生效应相似,在陇中和WL168HQ紫花苜蓿上共生效应差异明显.本研究内生和非内生根瘤菌菌株的群体共生效应根据苜蓿品种而定,根瘤菌菌株与苜蓿品种间的信号识别程度存在差异.

著录项

  • 来源
    《微生物学通报》 |2019年第3期|587-608|共22页
  •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 730070;

    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 甘肃兰州 730070;

    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根瘤菌; 表型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共生差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