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现代中药》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蒙古族药健胃十味丸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探讨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蒙古族药健胃十味丸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探讨

         

摘要

目的:基于文献考证梳理健胃十味丸的功效,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健胃十味丸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较为系统的蒙古族医药文献考证,对健胃十味丸方剂组成与功能主治进行系统梳理;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与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补充筛选健胃十味丸中10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慢性胃炎相关靶点;将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导入STRING在线平台构建潜在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寻找其可能的作用通路;运用Cytoscape 3.7.1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Vina等软件对网络中度值较高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分析。结果:通过文献考证,明确健胃十味丸具有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39种活性成分和223个相关靶点,其中关键核心靶点为转录因子AP-1(JUN)、白细胞介素-6(IL-6)、胱天蛋白酶3(CAS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环加氧酶2(PTGS2)、蛋白激酶B1(Ak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p53(TP5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650条富集结果,主要涉及细胞对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药物反应、基因表达的正调控、细胞外空隙、胞液、淋巴细胞瘤-2(Bcl-2)家族蛋白复合物、细胞质核周区等生物过程的调节;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04条通路富集结果,主要涉及癌症通路、乙型肝炎、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力均较强,能够有效自由结合。结论:在明确健胃十味丸治疗作用的前提下,初步揭示了其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成分及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