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大肠平坦型病变EMR术后病变残留的处理

大肠平坦型病变EMR术后病变残留的处理

         

摘要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技术.对胃肠道早期癌、平坦型腺瘤及黏膜下肿瘤可以应用该技术行内镜下切除。经典的EMR技术包括:黏膜下注射法EMR术、黏膜下注射法EPMR术、透明帽辅助法EMR术(Cap-EMR术)及附加外套管透明帽辅助EMR术。其中黏膜下注射法EMR术已成为标准的平坦型病变内镜下治疗方法.适用于直径在20mm以下的早期癌及平坦型腺瘤,在日本已广泛应用,国内已有少数大医院成功开展此顶技术。以上各种EMR技术如能掌握好手术指征,多数能将病变完整切除,但病变范围较大或病变位置特殊操作困难时,用EMR术有时难以完整切除病变。此时,对残留病变的处理极为关键,如果残留病变小而分散,用氩气刀或高频电凝可很好地解决问题,如果残留病变较大而集中,则需再次行EMR术进行整片切除,处理残留病变的时期选择很重要,一般来说在EMR术后1个月内残基的水肿及炎症反应比较明显,不宜行任何治疗,而EMR术后2个月以后则残基已很好愈合,结肠镜复查可清楚显示病变有无残留,因而此时处理残留较为合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