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超声内镜与CT诊断不同大小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的对照研究

超声内镜与CT诊断不同大小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的对照研究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内镜与CT诊断不同大小的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17年1月—2018年10月因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而接受检查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超声内镜与CT检查,并采取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分析患者的超声内镜与CT检查表现,以病理结果为基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对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的诊断符合率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超声内镜与CT对<1 cm肿物、1~2 cm肿物及>2 cm肿物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取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病理结果证实67例为良性肿瘤(间质瘤32例、平滑肌瘤25例、囊肿5例、异位胰腺3例、脂肪瘤2例)、5例为恶性肿瘤(间质瘤).其中34例肿物<1 cm、29例在1~2 cm、9例>2 cm.良性肿物的超声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低回声或稍高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或欠均匀,起源于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边界清晰.恶性肿物的超声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混合回声,起源于黏膜下层至固有肌层,边界模糊.良性肿物的CT检查主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实性肿块,密度均匀,形态规则,均匀强化,边界清晰;恶性肿物的CT检查主要表现为囊壁、坏死,肿块内强化不均,可见局部侵犯,与周围边界模糊.超声内镜诊断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94.44%(68/72),高于CT的83.33%(6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对<1 cm肿物的诊断符合率为94.12%(32/34),高于CT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对1~2 cm肿物的诊断符合率为93.10%(27/29),CT为89.66%(2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对>2 cm肿物的诊断符合率为100%(9/9),CT为88.89%(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内镜可准确判断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的起源层次,结合回声、边缘等特点可实现准确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较高,尤其对于<1 cm的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的诊断,诊断价值高于CT检查.且超声内镜检查安全、便捷,对胃肠道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