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自然科学》 >MC-LR致肠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

MC-LR致肠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

         

摘要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含氮磷的污水排放至淡水河流湖泊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导致蓝藻爆发。藻毒素是蓝藻细菌代谢的次级产物,是水体中含量最多、危害最大的一类藻毒素。藻毒素是一种环状7肽毒素,目前已经被报道的有100多种异构体,其中微囊藻毒素-LR (Microcystin-LR, MC-LR)是分布最广泛、毒性最强的一种。本研究利用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NCM460及结直肠癌细胞HT29为模型初步探究了MC-LR致肠毒性。我们通过对肠道细胞不同剂量(0 µM、5 µM及10 µM) MC-LR染毒,结果表明在处理的两个剂量组中,细胞数量及形态均无变化;利用荧光探针DCFH-DA法检测活性氧,结果表明不管是NCM460细胞还是HT29细胞,在染毒之后活性氧水平都显著增加(5 µM, HT29, p = 0.03, NCM460, p = 0.0003;10 µM, HT29, p = 0.003, NCM460, p = 0.02),并且呈剂量依赖效应;通过彗星实验,初步探讨了MC-LR对肠道细胞的毒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5 µM和10 µM剂量组中,出现明显的DNA拖尾现象,且5 µM剂量组拖尾现象的发生明显低于10 µM剂量组,说明DNA损伤与MC-LR浓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因此,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MC-LR能致肠细胞毒性,为进一步了解微囊藻毒素致肠毒性的研究,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微囊藻毒素引起的肠道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