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天府新论》 >'如画'批评的审美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如画'批评的审美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摘要

"如画"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如画的诗句再现的对象是趋于静止的风景,读者想象中的形象诉诸直觉,没有象征含义,也不涉逻辑,决定了"如画"批评的审美本质.批评家用"如画"评点诗句意味着强调画意之美,从而淡化了以意义和联系为特征的意识形态属性,从现代视角看是中国古代的审美批评.清代方东树将诗句有无画意作为批评标准,而王国维将"如画"提升为具有规定性的文学法则,即诗人须营造趋于静止的画面感."如画"奠定了中国文学审美论的理论基础,中国历代批评家与国外的巴托、 高尔基、 卢那察尔斯基、 布罗夫等批评家用各自的理论语言,共同揭示了这一关于文学和现实关系的一般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