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原道》 >乾隆时期科考废除胡安国《春秋传》原因再析

乾隆时期科考废除胡安国《春秋传》原因再析

         

摘要

乾隆五十八年(1793),清高宗于科考中下诏废除沿用已久的胡安国《春秋传》,而改用《左传》。汉学家艾尔曼试图从汉、宋之争的角度来理解这一问题,认为清高宗此举息止了一场汉、宋之争,并且表示汉学在朝廷的获胜。胡安国《春秋传》在科考中被废,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学术上的汉学与宋学的争执,需要从清高宗与胡安国之间深层的矛盾来看。其一,在清高宗看来,天与王本是一体的,尊王即是尊天,将天与王完全勾连在一起,旨在强调皇权的至高无上性,为其合法性提供支撑,而在宋儒胡安国看来,天与王并不能相提并论,天是高于王的,强调以天制王,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冲突。其二,胡安国借由《春秋传》极力宣扬“攘夷”大义,强调夷夏大防,这对于自关外入主中原的满人政权形成了严重的政治触碍,乾隆对胡安国此点表达出相当的不满。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