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的一个尝试解读和法理学思考认为:为维系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儒家所推崇的'仁'学乃是一个至大至刚的概念,历史地看,它始终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困境:一是'仁'的实质内涵难于明确昭示,二是'惟仁者宜在高位'的理想无由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制度.这也就是传统文化内在的失败.在一定意义上,历史上的'礼崩乐坏'的深层问题仍然在困扰着今天,这也是今天的法治'/> '礼崩乐坏'与'纳仁入礼'──以《论语》为中心的法理解读与现实思考-袁瑜琤-中文期刊【掌桥科研】
首页> 中文期刊> 《太平洋学报》 >'礼崩乐坏'与'纳仁入礼'──以《论语》为中心的法理解读与现实思考

'礼崩乐坏'与'纳仁入礼'──以《论语》为中心的法理解读与现实思考

         

摘要

在当今"法治"语境下,关照历史与现实的社会问题,对<论语>做出的一个尝试解读和法理学思考认为:为维系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儒家所推崇的"仁"学乃是一个至大至刚的概念,历史地看,它始终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困境:一是"仁"的实质内涵难于明确昭示,二是"惟仁者宜在高位"的理想无由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制度.这也就是传统文化内在的失败.在一定意义上,历史上的"礼崩乐坏"的深层问题仍然在困扰着今天,这也是今天的法治建设不能回避的问题;并且,传统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伦理秩序应当得到今天法理学的重视,传统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的法学意义和现代文明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