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人事天地》 >梅公瘴说警人心

梅公瘴说警人心

         

摘要

世人所谓“为有李梅双郡守,人间始觉重昭州”,其中的李指晚唐诗人、昭州郡(今平乐)代理郡守李商隐;而梅,则是宋代世称“梅公”的政治家、诗人梅挚。梅公“文章政事,卓然有声”,官至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学士。宋仁宗景祐初年(公元1034年)出任昭州知州。当时他是从“人间天堂”苏州、杭州来到人称“瘴海疠地”的昭州。地方人士提醒他,昭州自古乃岭南烟瘴之地,人一不小心沾上瘴气,十有九死,望千万小心。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与观察,梅挚发现地方盛传的“瘴气致死”,并无传说的那么可怕,倒是另一种“瘴气”对社会世风危害极大。于是笔锋一转,直指官府弊政。指出官场上存在“五瘴”,乃为:“急征暴敛,剥下奉上,此租赋之瘴也;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也;昏晨醉宴,弛废王事,此饮食之瘴也;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也;盛拣姬妾,以娱声色,此帏薄之瘴也。”梅公指出,当时官场上盛行的横征暴敛、冤假错案、大吃大喝、与民争利、作风败坏等“五瘴”,比之自然瘴气,其毒大有过之。他写道,“有一于此,民怨神怒,安者必病,病着必殒。”为警励时人,梅挚于城东北凤凰山上建亭一座,将《五瘴说》全文刻于壁上。昭州百姓将此亭称为“梅公亭”。至南宋,有官员朱晞颜把这篇《龙图梅公瘴说》加上跋语,刻在桂林龙隐洞石壁之上。当年郭沫若先生来广西考察,曾在梅公瘴说碑前驻足良久并有感赋诗:“榕树楼头回壁深,梅公瘴说警人心”。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这篇精短政论视为“官家药石”。清乾隆年间,官居内阁首辅的临桂人陈宏谋将历代廉政文献选其重要者编著为《五种遗规》,梅挚的《五瘴说》收入其中。十九世纪新加坡在制定其廉政法规时,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可见《五瘴说》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著录项

  • 来源
    《人事天地》 |2014年第3期|50-51|共2页
  • 作者

    彭匈;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