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决策探索》 >中国思想界对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早期认识——以《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为中心

中国思想界对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早期认识——以《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为中心

         

摘要

鸦片战争以来,实现现代化就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国许多先行者一直都在为中国现代化寻找一条出路。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威迫、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影响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下起步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根据他们对西方现代化历史经验教训的了解和中国现代化初步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现代化问题展开了颇有深度和新意的讨论。诸如: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现代化的途径、现代化的内容、现代化的障碍、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等等重要问题,都发表了很精彩的见解。这些见解对我们今天认识和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无疑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申报月刊》主笔俞颂华于1933年7月在该刊周年纪念时推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申报月刊》第2卷第7期),集中讨论了中国现代化的种种问题,这是史无前例的。该特辑刊登了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作者多是思想界、学术界知名学者,他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和认识丰富多彩,迸发出了许多真理的火花,非常值得我们了解和借鉴。本文拟对这份中国现代化史上弥足珍贵的以"现代化问题"作为专题讨论的特殊文献进行初步的梳理和探讨,为学界同行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对于《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反映的学者们的主要观点,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论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