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眼科新进展》 >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学与电生理学特性

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学与电生理学特性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天数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形态学特性与电生理功能,探讨其形态与功能的最佳培养时期.方法采用出生后0 d Long Evans大鼠,取视网膜培养神经节细胞,分别于培养后第1 d、4 d、7 d 3个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并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研究其静息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RMP)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的阈值、幅度及波宽.结果共记录到53个RGCs,根据 AP类型RGCs分为单峰型(39个)、瞬变型(11个)和持续型(3个),其中以单峰型为主(占73.6%).培养1 d RGCs不易诱发AP,多数细胞需增加刺激强度后方可诱发出AP;培养4 d时绝大多数RGCs给予20 PA的刺激即可诱发出AP;培养7 d时虽较容易诱发AP,但由于此时细胞存活状态较差,部分细胞(共记录28个细胞,其中8个不能诱发AP)给予不同强度的刺激,均不能诱发出AP.不同培养时期的RGCs静息膜电位和AP的特性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RGCs形态逐渐趋于成熟,但电生理功能仍处于幼稚状态;培养4 d的RGCs形态和电生理状态最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