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华中昆虫研究》 >安顺市辣椒上大造桥虫发生与危害初探

安顺市辣椒上大造桥虫发生与危害初探

         

摘要

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uller et Denis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又名尺蠖、步曲、棉大造桥虫等,是一种间歇性、爆发性、局部为害严重的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大造桥虫食性复杂,主要寄主为辣椒、茄子以及十字花科、豆科等经济作物,也可危害多种果树。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严重时取食整片叶,只留下枝干,极大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了作物及果树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为此,本文以采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山岚村试验田大造桥虫幼虫为供试虫源,将幼虫置于培养皿(直径10 cm)饲养,每天更换新鲜辣椒叶片,记录(拍照)各虫态的发育、形态(如体型、颜色、体表特征等)、行为习性与辣椒叶片受害症状,可为当地辣椒大造桥虫危害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1)形态特征:该虫幼虫(图1-A~B)躯体柔软,呈椭圆形,胸足3对,腹足2对。低龄幼虫黄白色,有白色横纹,第二腹节背面有两个不规则黑斑。高龄幼虫黑棕色,覆有体毛,头尾部居多;体表有多条棕色纵纹和黑斑;两对腹足距离缩短,气门线较低龄更明显。其蛹(图1-C)纺锤形,体长为14 mm左右。初为浅褐色,逐渐变为深褐色,有光泽。头顶有疣状突起,尾端尖,臀棘2根;成虫(图1-D)体长15~20 mm,翅展38~45 mm,体为浅灰褐色。翅面横线和斑纹均为暗褐色,前翅亚基线和外横线锯齿状,其间为灰黄色。雌触角丝状,雄羽状,淡黄色。(2)行为习性:初孵幼虫受到惊吓时,会吐丝下垂,随风飘荡到其它植物上继续取食。幼虫曲弓爬行,爬行时弯腰如拱桥;静止时靠2对腹足固定身体,斜向伸直如一个干枯的小树枝(图1-E)。1~3龄幼虫常昼夜取食,4~5龄夜晚活动取食。高龄幼虫有拟态和假死性,可用来躲避敌害。幼虫老熟后白天吐丝下垂或直接掉在地面,入松土化蛹。化蛹后不食不动,不存在排便行为。触碰尾部会转圈晃动,多个蛹距离近时会出现连锁反应一起晃动尾部。成虫多在傍晚羽化,羽化后1~3天开始交尾,交尾后1~2天开始产卵,产卵多在夜间,产于叶背、叶柄、树缝等处。(3)受害症状:大造桥虫幼虫咀嚼式口器,取食叶片,沿叶脉、叶缘将叶片咬成孔洞、缺刻,甚至将叶片吃光(仅剩主叶脉,如图1-F)。初孵幼虫会先集中在顶部嫩叶处,将顶部嫩叶咬成圆形网状或小孔洞。3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将叶片啃食成缺刻状。4~5龄幼虫取食量剧增,取食整片叶片,仅剩主叶脉,6龄幼虫取食量最大。被为害的辣椒叶片呈弧形,里圈为小锯齿状形状。幼虫先沿叶片的最周边开始进行取食,咬成圆弧状,后沿叶片向下进行取食,在叶片的周围形成一个个弧状,最后弧形直至相通,只剩叶脉。危害严重时穿插在叶肉间的大叶脉也被取食。近年来随着当地辣椒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辣椒的虫害也日渐严重。大造桥虫主要取食辣椒叶片,特点是食量大,爆发性强,是辣椒虫害中比较严重的害虫之一。不仔细观察或防治不及时,会在短时间内将植株叶片吃光,后借助抽丝下垂转移到其他植株为害,给辣椒的栽培造成极大困扰。本次实验观察到大造桥虫幼虫期虫体颜色较浅,存在吐丝和排便行为。取食辣椒叶片,严重时整片叶尽食。爬行过程中,虫体依靠后半部分的两对腹足抓附在固定物上,曲弓前行。受到侵扰时,幼虫会出现"假死"行为;侵扰解除后,幼虫恢复活动。进入化蛹时期,不食不动,当触动尾部时,左右晃动。随着进入化蛹的时间越长,外壳颜色会逐渐加深,尾部体节数逐渐明显,可清楚观察到大造桥虫的头部、两翅的位置及尾部的结构。观察造桥虫形态特征、行为特性等,充分了解其危害辣椒的症状,以对症下药、科学防治。针对不同时期的虫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人工防治、灯光诱杀、化学防治等,对其达到高效的防治,提前控制预防害虫大发生,提高辣椒品质及产量,降低农民的经济损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