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环境科学研究》 >地下水位波动及降水对原油在非均质土层中重分布的影响

地下水位波动及降水对原油在非均质土层中重分布的影响

         

摘要

为研究原油泄漏后在非均质土层中的重分布过程及影响因素,建立3种不同组合的非均质土层物理模型(编号分别为L-a、L-b、L-c)进行原油泄漏后重分布过程的室内模拟,分别代表局部非渗透性透镜体(浅层泄漏)、大面积弱渗透性粉质亚黏土(内部泄漏)和土层界面(浅层泄漏)存在条件.待原油重力渗透稳定后分别进行升降水位和降水的模拟试验,由PET聚酯膜绘制、CCD相机拍摄和基于CMYK的灰度分析等图像采集和分析法获得平面运移分布图、纵剖面灰度变化图,采用风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获得采样点含水率和含油率对比图,分析原油泄漏后在非均质土层中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①在水位波动下,局部非渗透性透镜体和大面积粉质亚黏土弱透水层可有效截获原油,使原油在其左右及上侧大量聚集;3组试验中原油的重分布过程以垂向运移为主,但在粗-细界面和细-粗界面会因油水驱替和毛细压力导致其部分横向运移.②模拟降水时,受到淋滤和水位波动的综合效应,原油油聚区不能在短时间内随水位线移动,体现其滞后性;在模拟降水结束后油聚区大量分布于水位线位置和细-粗界面处;降水对土壤中的原油具一定稀释作用.③L-a和L-c组表层泄漏的原油分布面积(分别为800、538 cm2)较大,采样点含油率极差(分别为6.23%、6.80%)较大;而L-b组内部泄漏的原油分布面积(235 cm2)较小,采样点含油率极差(2.99%)较小.研究显示,地下水位波动及降水对非均质土层中原油的周期性聚集和释放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局部非渗透性透镜体、大面积弱渗透性粉质亚黏土及岩性界面存在土层中影响更大.

著录项

  • 来源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第3期|475-484|共10页
  • 作者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22;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22;

    浙江省海洋渔业装备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 舟山 316022;

    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浙江 舟山 316022;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22;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22;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22;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22;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2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 关键词

    原油; 水位波动; 降水; 重分布; 非均质土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