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环境科学研究》 >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中铬的环境行为和归趋:以我国中部某修复后场地为例

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中铬的环境行为和归趋:以我国中部某修复后场地为例

         

摘要

为了探讨铬(Cr)在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中的环境行为与归趋,通过浸出环境评价框架(LEAF)浸出评价、形态分级以及微观表征,对我国中部某修复后场地土壤中Cr的含量及形态进行3轮次跟踪监测.结果表明:①跟踪监测试验发现,该修复后场地土壤中总Cr含量下降了18.92%.在芥菜植株中Cr分布存在差异,其中,芥菜叶中Cr含量高达1.62 mg/kg(以干质量计),芥菜茎中Cr含量为0.69~0.77 mg/kg(以干质量计).芥菜植株吸收Cr的能力为0.44~3.10 mg/m^(2),对土壤中总Cr减量化的贡献率最高仅为0.05%;另外,新鲜芥菜植株中Cr含量为0.12~0.69 mg/kg,超过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限值(0.5 mg/kg),一旦食用该场地中的芥菜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增加了Cr在修复后场地中风险暴露的途径.②土壤微观表征试验表明,修复后场地土壤中Cr主要以Cr_(2)O_(3)形式存在,土壤中的Mn_(x)O_(y)能起到氧化Cr的作用.在LEAF试验中,固化/稳定化的Cr被活化溶出;而BCR分析发现,Cr的可还原态占比随修复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由1.13%增至4.02%.③土壤中Mn、Fe及植物等环境因子均会参与Cr的氧化还原、沉淀与溶解,以及植物吸收与富集等环境行为,并导致已被固化/稳定化的Cr溶解或再氧化成Cr(Ⅵ)而溶出,从而增加Cr的迁移性和毒性,造成环境风险,其中Mn(Ⅳ)是Cr活化的关键因子.研究显示,修复后场地中Cr的环境行为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尤其是在Mn含量较高的区域更易形成氧化氛围导致Cr的重新活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