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矿测试》 >电子探针和LA-ICP-MS技术研究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床毒砂矿物学特征

电子探针和LA-ICP-MS技术研究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床毒砂矿物学特征

         

摘要

毒砂的主微量元素组成可以用于判断元素的赋存状态,探讨元素在不同阶段的活化迁移行为。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床是产自白云鄂博群黑色岩系中的一个超大型金矿,发育重要载金矿物毒砂和斜方砷铁矿。前人利用传统粉末溶样法对矿石进行同位素分析,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但金的迁移富集机制尚未获得解决。为探讨该矿床金迁移富集过程,本文在矿相学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毒砂进行电子探针(EPMA)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试。所测得的电子探针数据经ZAF程序校正,LA-ICP-MS数据采用“无内标-基体归一法”进行定量计算,可以有效地分析微区成分。结果显示:毒砂(Apy)内部发育斜方砷铁矿(Lo),可分为递进剪切变形阶段的Apy-Ⅰ1、Apy-Ⅰ2、Lo-Ⅰ和后剪切变形阶段的Apy-Ⅱ1、Apy-Ⅱ2、Lo-Ⅱ。各世代毒砂主元素组成稳定,含有少量Co、Ni和微量Sb、Te、Bi、Pb、Au、Ag。其中,Co在Apy-Ⅱ1和Apy-Ⅱ2中偏高,微量元素Au、Bi、Pb、Te在Apy-Ⅰ1中明显富集。斜方砷铁矿富As(64.06%~67.87%),含Co(0.33%~4.98%)、Ni(1.23%~6.37%),微量元素Au、Te、Bi、Pb、Ag在Lo-Ⅱ中更富集。研究表明,Lo-Ⅱ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温度和硫逸度的变化导致了斜方砷铁矿和自然金的沉淀,自然金是由早期毒砂和斜方砷铁矿的“不可见金”经活化再迁移沉淀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