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俄罗斯文艺》 >奥·曼德尔施塔姆诗十二首

奥·曼德尔施塔姆诗十二首

         

摘要

奥西普·爱米里耶维奇·曼德尔施塔姆1891年1月15日生于彼得堡小商人家。中学时代受到学校校长、一位二流象征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写诗。1907—1910年去欧洲学习,掌握了德语、英语和法语。1911年入彼得堡大学历史哲学系。同时开始与库兹明、戈罗捷茨基、古米廖夫等俄国后象征派作家交往。这时,阿克梅派从原先的象征派作家群中形成,核心人物便是曼德尔施塔姆和古米廖夫、戈罗捷茨基、阿赫玛托娃、纳尔布特等诗人。曼德尔施塔姆一生共出过六本诗集,第一本《石》于1913年出版。其中表现了他对世界政治局势的关注。曼德尔施塔姆作品强烈的现实感和社会性,与阿克梅派的其他作家的唯美风格很不相同。十月革命后,在高尔基的关怀下,他于1920年返回彼得堡,住进政府安排的作家公寓。他室中空无所有,过着一种不受任何物质条件约束的生活。后来一个时期,他任性漂移、随遇而安,在莫斯科、梯比里斯、罗斯托夫等城市都暂住过,好像一个流浪汉。20年代里,他创作达到高峰,1922年出版诗集《特里斯梯亚》,1923年出版诗集《第二本书》,1928年出版《诗选》,并有许多文论与诗论发表,1928年汇集出版的《论诗歌》是其中的一部分文章。同时他也写政论、纪实文学、个人采访等,还曾尝试写儿童诗歌。曼德尔施塔姆为新时代所做的大量辛勤工作中,还包括他的翻译工作。他译过许多欧洲各国当时的进步作品和古典作品,译过巴比塞,也译过彼得拉克。他译风谨严,尊重原作,反对所谓“自由翻译”。 1933年,他写出著名论文《谈但丁》,于1967年,他死后30年,在苏联发表,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他本人诗歌观点的概括和总结,他在诗歌理论上的探索与他在创作实践上所做的探索是密切呼应的。 30年代初开始,他与当时苏联文坛相处不恰,受到指责。而从他这一时期的遗稿中可以看出,诗人内心中是在进行着多么真诚多么痛苦的探索与追寻,他对祖国人民又是多么地忠贞。当时许多作家境况与他相似,勃洛克、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都是这样。然而,在外表上,曼德尔施塔姆这时游离于文坛之外,连1934年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也没有能够参加。1935年,他移居伏龙涅什城,遂与文坛脱离,只偶尔为当地报纸写点短文。1937年缀笔,1938年死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