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油菜苗期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油菜苗期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缩小产量差,明确密植油菜产量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2016—2017年选用华杂62(常规株型,简称HZ62)、2017—2018年选用华杂62和品系1301(紧凑株型)设置密度15×104(D1)、30×104(D2)和45×104株/hm2(D3)为主区,行距15(R15)、25(R25)和35 cm(R35)为副区,研究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下,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和分配、茎秆和叶片碳氮代谢、根系活力和成熟期产量的变化.[结果]增加密度后,油菜个体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成熟期根颈粗、根干重、地上部干重以及株高均降低,有效分枝数减少,同一密度下缩小行距后降幅减小,D1、D2和D3密度条件下,在行距R25、R15和R15时各指标均表现最佳.与传统的密度行距配置(D1R25)相比,增加密度缩小行距(D3R15)后,2017—2018年,HZ62和1301两品种单株产量分别降低了57.14%和55.73%,但群体产量增加了21.55%和30.9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期叶片干物质分配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茎秆和根系干物质分配率与群体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苗期各器官生长指标发现,密度增加后,苗期叶片SPAD值、单株根系生物量、伤流量、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而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和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同一密度下,通过调节行距、减小株行距差异时,单株油菜叶片SPAD值、叶片和茎秆C/N、群体LAI及根系生物量增加,为成熟期产量奠定了基础.2017—2018年,与D1R25相比,D3R15处理下,HZ62茎秆C/N下降了22.95%,单株根系生物量、伤流量和活力分别降低了35.60%、16.07%和15.51%,叶片C/N和群体根系生物量则分别增加了16.11%和83.44%;1301茎秆C/N下降了19.71%、单株根系生物量、伤流量和活力分别降低了30.87%、22.63%和22.85%,叶片C/N和群体根系生物量则分别增加了14.84%和108.21%.[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与传统密度行距配置相比,不同株型油菜参试品种在增加密度缩小行距后均能通过促进苗期单株叶片氮代谢,同时增加了苗期叶片SPAD值、群体光合叶面积、群体根系生物量,提高了根系活力实现增产.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2319-2332|共14页
  •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0;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0;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7;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0;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100125;

    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 武汉 430070;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油菜; 密度; 行距; 苗期性状; 产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