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科学家》 >二十四节气:科学与中国文化智慧相融

二十四节气:科学与中国文化智慧相融

摘要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极大激发了国人对气候形成和认知的兴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民间认知天象、物候、时令和大自然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这一认知谱系在国际气象界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本版特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周兵撰文谈谈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过程及科学价值。气候源于地球太阳互动气候(climate)一词源自希腊语中的klima,意思是倾斜,指的是地平线上太阳光线的角度。古希腊人已经知道如果太阳倾角较小,则气候较冷,因此接近赤道的地方较热,而高纬度较冷。马克·吐温曾描述气候是一直持续不断的;海因莱因认为气候是任何人所能够期待的。中国古代文明中对气候的认识更加接近现实: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