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农业科学》 >基于陆地棉(G.hirsutum L.)春、夏品种杂交重组自交系的早熟性、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分析

基于陆地棉(G.hirsutum L.)春、夏品种杂交重组自交系的早熟性、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分析

         

摘要

为分析陆地棉春、夏品种杂交RIL群体早熟性、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春、夏棉杂交选育短季棉品种的遗传机理,创新早熟、优质、高产抗虫棉新种质,本试验以抗虫春棉鲁棉研21号(SCRC21,P1)为母本、抗虫短季棉鲁棉研19号(SCRC19,P2)为父本杂交构建含有245个家系的RIL群体,调查其在不同流域棉区多环境下种植的性状表现,进行遗传变异、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黄河流域棉区,该RIL群体早熟、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均呈正态分布,除籽棉、皮棉产量外,其它性状均存在较强的双向超亲分离,全生育期超早亲比例达8.16%,开花—吐絮天数超早亲比例高达26.53%,断裂比强度和上半部平均长度超高亲比例分别为9.80%和5.71%;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与籽棉、皮棉产量及单株铃数、铃重、衣分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整齐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其它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10个家系全生育期比早熟亲本短1 d以上;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同步改良,平均籽棉、皮棉产量分别较早亲增产27.10%和27.52%.在西北内陆棉区,该RIL群体整体表现生育期变长、产量高、纤维品质降低.综之,性状差异较大的春、夏棉品种杂交后代存在较强的超亲分离,可拓宽短季棉品种的遗传基础,有利于打破早熟性与产量、纤维品质间的负相关,是早熟短季棉品种选育的有效方法.

著录项

  •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1-9|共9页
  • 作者单位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济南 250014;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562.035.1;
  • 关键词

    短季棉; 重组自交系; 产量; 纤维品质; 生育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