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贵州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及品种抗性分析

贵州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及品种抗性分析

         

摘要

cqvip:1996~1997年,用采自贵州17个县(市)的124个小麦白粉病菌株,分别接种在9个鉴别品种上,鉴定出30个小种: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的是315号小种,其次是311、1、3、7、15和377号小种;低毒力、中毒力和高毒力三类小种群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4.2%、15.3%和60.5%。用其中的39个菌株对21个已知抗性基因的品种(系)进行毒性频率测定,并将这些品种和其它品种对1995和1996两年进行异地病圃鉴定,结果表明,(1)在室内测定毒性频率较高(在50%以上)、在病圃反应型和严重度达到3级或3级以上的品种,包括含有pm1、pm3a、pm3b、pm4a、pm4b、pm5、Pm8、pm4+8和pm1+2+9基因的品种;(2)在室内测定毒性频率较低(在25%以下)、在病圃反应型和严重度达到2级或2级以下的品种,包括含有pm12、pm17、pm18、pm19、pm21、pm2+6、pm2+6+1、pm2+M1d、pm2+4、pm2+4+6和pm2+4b+8基因的品种;(3)在室内测定毒性频率较高(25%~50%)、但在病圃反应型和严重度较低(2~3级)的品种,包括含有pm2、pm6、pm7、pm11和pm4+2x基因的品种;(4)贵州省内推广品种多数不抗病或已丧失了抗性,后备品种(系)中的三属麦、JYP系列、野二燕4号、斯燕93—1,丰优6号和兴义7号等抗病性很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